Welcome to

拯救中医

Home / 医话 / 金匮要略方论学习04

金匮要略方论学习04

原文

问曰:有未至而至,有至而不至,有至而不去,有至而太过,何谓也?师曰:冬至之后,甲子夜半少阳起,少阴之时,阳始生,天得温和。以未得甲子,天因温和,此为末至而至也;以得甲子,而天未温和,为至而不至也;以得甲子,而大大寒不解,此为至而不去也;以得甲子,而天温如盛夏五六月时,此为至而太过也。

师曰:病人脉浮者在前,其病在表;浮者在后,其病在里,腰痛背强不能行,必短气而极也。

问曰:经云:”厥阳独行”,何谓也?师曰:此为有阳无阴,故称厥阳。

师曰:寸脉沉大而滑,沉则为实,滑则为气,实气相搏,血气入藏即死,入府即愈,此为卒厥,何谓也?师曰:唇口青,身冷,为入藏,即死;如身和,汗目出,为入府,即愈。

问曰:脉脱,入藏即死,入府即愈,何谓也?师曰:非为一病,百病皆然。譬如浸淫疮,从口起流向四肢者可治,从四肢流来入口者不可治;病在外者可治,入里者即死。

学习

至和不至的问题属于五运六气范畴,阐释了仲景的生命和疾病观,蕴藏了天人合一的重要思想,此段没得说。但是这里面出现了少阴少阳,很多人由此做了不少文章,我认为这个跟伤寒六经关系不大。

下一段也是,在前在后,很多人拿这个去套阴阳,纵然内经上可能有类似的说法,但是内涵究竟是什么至今众说纷纭。历代诸家多认为是对寸口脉的描述,我认为不可靠,否则短气而极又当如何解释?恐为错简,拼起来的。

后面是一问一答,用这种形式讲述“病脉证并治”的核心内容,看看就行了,脉诊在整本伤寒杂病论中都占有重要地位,但是古脉法很有可能跟现在差距很大,教科书上的脉法更多是去阐释病因病机,仲景脉法更多的是表明机体状态,当然我们也可以引申到病机,个人感觉意思不大。

平脉辨证,现在还继承了多少?

 

 

 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兴趣使然,欢迎各位同道随时探讨问题

>> <<