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lcome to

拯救中医

Home / 生活 / 从被捅核酸看中医标准化

从被捅核酸看中医标准化

鼻咽拭子核酸检测从操作角度看是一个比较简单的过程,装备少,一根棉签,1~3个动作即可完成,无论从什么角度分析都可以实现完全标准化,但从我这三年被捅了无数次的经验看来,鼻咽拭子的采样操作完全是随心所欲,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。

如何进行采样,国家早就发布了相关标准流程,操作难度比厂妹的日常工作要低很多;从经验学习看,每个核酸点一天采样量应该不少于1000,也就是说每天都可以重复1000个标准化动作,干上30个工作日就能完成3万次学习,应该完全能够达到质量要求。

所以,标准化是医学发展中最实现的一个方向。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点:

1、知道怎么做,但是懒得做。

2、知道怎么做,但是做不到。

这个问题吧,无解,有的同志就是操作不行,譬如食堂阿姨。

再说说中医的问题,教科书就是一个典型的标准化流程,辨证论治思路似乎是很清晰的,完全可以复刻,症状体征对上了按道理说就应该能按照理论的推断治好,但其实结果大多并不能如愿,这是为什么?

近几年推行了诸多临床路径、临床指南,似乎是用来指导基层医生提高整体医疗水平的,但是从目前的收效看似乎无法进行评价,这是为啥?

原因也不外乎有以下两点:

1、病人的症状体征不太可能完全对的上,多一点,少一点,可能就不是那个路径了。

2、路径本来就是统计学游戏的结果,总有一部分人属于5%的置信区间。

学医的都知道,没有什么病是按照课本上长得,也没有什么病能完全按照临床路径去发展,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情况出现,这种基本背景下的标准化目标究竟该如何实现,是我们一直研究的课题。

限定的死了,太标准,不好执行,会极大削弱中医的能量,不利于传承。

限定的宽了,相当于没有标准。

譬如说,今天上午出门办事突遇大雨,又不知为何突感内急,正好路过中华中医药学会,结果保安小哥不仅不让我进去上厕所,还名正言顺地告诉我这是国家机关。我自然不会说我跟学会的诸多渊源,只会觉得它是按照标准化流程办事,毕竟p民装扮的我看上去就不足以享受他们的净房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兴趣使然,欢迎各位同道随时探讨问题

>> <<