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拜读了国医大师张琪先生的几个医案,其中一个十二指肠球溃疡运用甘草泻心汤案令我印象深刻。在此案中,患者主要表现是胃脘疼痛、饥饿时痛甚、反酸、肠鸣、便秘,一般我遇到情况会给柴胡剂,有些时候会给半夏泻心汤,但张老运用甘草泻心汤着实令我难以理解,随研究了一番。
张仲景创立了三个泻心汤,成分上主要区别如下:
半夏泻心汤:半夏12克,干姜、黄芩各9克,黄连3克,人参、炙甘草各6克,大枣5枚。水煎取汁,分2次服。
生姜泻心汤:即 半夏泻心汤 干姜用量为3克,加生姜12克,用法同上。
甘草泻心汤:即 半夏泻心汤 加甘草用量至9克,一方无人参。用法同上。
从目前主流的观点看,三个泻心汤都为了痞证而设立,半夏泻心汤偏向寒热错杂的痞证,生姜泻心汤偏向于水热互结之水气痞证,甘草泻心汤主要责之虚痞证,看似有明显区别,但在症状表现上确是很难衡量,尤其是这个虚痞,个人认为很容易混淆。从方剂变化上看,甘草泻心汤较半夏泻心汤只是在甘草的用量上增加了一两,这一两的力道和指向到底在何处体现?
我仔细研读琢磨,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指征,那就是腹胀的程度。
甘草泻心汤的腹胀程度应该比半夏泻心汤要硬的多,有一些名老专家曾运用甘草泻心汤治疗便秘,请注意,这里是用甘草泻心汤治疗便秘,这种便秘的表现就是虚秘,一般是没有肠鸣的便秘,不一定多秘结,应该是没有便意但又有腹部胀满。这种便秘用下法可以缓燃眉之急,但不吃泻药又会秘结,2017年中旬我曾治疗一位女性便秘,就是这种情况,可惜没有治好,真是学业不精。
当然了,我在学习金匮要略的时候老师一直在跟我们灌输,这个甘草泻心汤是治疗白塞氏综合征的良方。从西医思路上看,确实胃溃疡也是溃疡,白塞氏也表现为溃疡,异曲同工,但其中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呢?
我将会继续深入研究。
发表回复